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年第1期文章
  • 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对急性束缚性应激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对急性束缚性应激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束缚应激模型组、人参皂苷Rb1组,每组6只.模型制备采用专业大鼠固定器束缚2h模拟急性束缚性应激状态;人参皂苷Rb1组于制模前30min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40mg/kg,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制模前后大鼠血浆......

    作者:戴勤学;王均炉;潘媛媛;金深辉;莫云长;郏丹赟 刊期: 2017- 01

  • 红景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模型组、红景天干预组,每组24只.采用胰头夹闭法复制SAP模型;对照组开腹仅翻动胰腺3次然后关腹.对照组和SAP模型组给予10mL/kg0.9%生理盐水(NS)腹腔注射,红景天干预组腹腔注射10mL/kg的红景天注射液.于制模后12、24、36h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各组血淀粉酶、脂肪酶......

    作者:李之令;张东;刘江伟;王皓;李瑞;刘永茂;李建英 刊期: 2017- 01

  • 补肺益肾方对单核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单核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补肺益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机制.方法复制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细胞株条件培养基刺激A549细胞炎症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20%空白兔血清)、模型组(20%空白兔血清+25.0%THP-1细胞条件培养基)、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酶-1(AP-1)通路抑制剂T-5224组(20%空白兔血清+25.0......

    作者:秦燕勤;董浩然;李建生;陈玉龙;毛筱宁;吴明明 刊期: 2017- 01

  • 益气活血通络解毒方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细胞凋亡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解毒方(YHTJF)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LIRI)的影响,并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是否参与其凋亡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正常对照组(CMC-Na+C组)、CMC-Na+假手术组(CMC-Na+S组)、CMC-Na+I/R模型组和CMC-Na+YHTJF低、中......

    作者:石璐;宋冬;贾旭广;罗梓垠;项冰倩;戴雍月;罗岷;王万铁 刊期: 2017- 01

  • 姜黄素干预急性肺栓塞不规则趋化因子后对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Ⅰ、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急性肺栓塞(APE)大鼠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eTnI)、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不规则趋化因子(CX3CL1)-短发夹RNA(shRNA)和过表达载体,分别进行腺病毒包装.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姜黄素+shRNA组、姜黄素+CX3CL1过表达载体组,每组10只.用自体血栓复制方法制备APE动物模型,药物干预......

    作者:朱春海;邝晶;王灵聪 刊期: 2017- 01

  •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护场理论指导下应用箍围药红肿消酊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采用于采用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mL(3~5×109cfu/mL)复制皮下脓肿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换药;西药对照组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红肿消预处理组于制模后4h用红肿消2mL......

    作者:张朝晖;朱朝军;张杨;徐强;郭悦;赵丽坤;刘婷婷;王婉莹;冀晓娜 刊期: 2017- 01

  • 脓毒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相关性及五参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参汤对脓毒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心肌酶学和临床指标水平的影响,并分析cTnI与心肌酶学水平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2例,采用单盲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五参汤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五参汤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参汤(由西洋参、苦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黄芪、......

    作者:李旭成;张栋;张军;喻灿;高宇;余淑菁;潘泉利;余莉萍 刊期: 2017- 01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2例休克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对照组(67例)和丹参多酚酸盐组(8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滴)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日1次,连续10d.于入院1、3、7、10d测定、D-二聚体......

    作者:唐召力;唐夏楠;曾广志;唐海莲;曾慧志 刊期: 2017- 01

  • Sepsis3.0对ICU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验证

    目的验证Sepsis3.0诊断标准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qSOFA)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以及患者入院时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作者:宋麦芬;张羽;郭玉红;夏非;吴彦青;石筝筝;史清泉;陈腾飞;刘清泉 刊期: 2017- 01

  • “菌毒并治”与“三证三法”理论的创立及发展:“菌毒炎并治”与“四证四法”(一)

    目的自20世纪70年代起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就开始了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探索,并早发现菌体溃解后产生的内毒素会进一步加重对器官功能的损伤,从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MODS的“菌毒并治”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在对MODS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使得对MODS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也得到了规范及完善,逐步形成了“三证三法”的辨证治疗原则,即:清热解毒法治疗“毒热证”......

    作者:李银平;武子霞;李志军;曹书华 刊期: 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