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年第1期文章
  • 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心搏骤停(CA)患者的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对于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其病死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脑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早期恢复脑功能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得到循证医学支持用于CPR后患者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将亚低温治疗研究推向高潮的是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亚低温......

    作者:李壮丽;邵敏;李跃东 刊期: 2017- 01

  • 龙蛭汤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源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上多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益气活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治疗原则,清代医家王清任曾以此创立补阳还五汤沿用至今.龙蛭汤正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用水蛭、川牛膝而成,意在增强原方的活血通络之功效,临床收效甚好.龙蛭汤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医家经验,结合现代病症特点,能得到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值得深入研究.现就龙蛭汤方的组方依据作一探源.......

    作者:蒙家泉;陈永斌;刘启华 刊期: 2017- 01

  • 糖尿病肾病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DN的发病关系进行了初步探析,期望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一些有益的总结.......

    作者:李庆;宋学君;李志军 刊期: 2017- 01

  • 甲烷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以往人们认为甲烷是一种生理惰性气体,不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近年来,人们对甲烷在动物肠道、心肌、肝脏、代谢及血管等疾病中的产生途径及生物学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甲烷作为一种气体递质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了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甲烷可以减轻动物肠道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损伤,降低肝脏氧化应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抑制心肌梗死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作者:骆德强;陈自力 刊期: 2017- 01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法救治1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救治措施.方法对1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并进行实验室检查、胸部或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有效治愈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大多存在正虚邪实表现,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良好疗效;中医治疗基本原则是扶正......

    作者:海文华;李顺保;孙志江 刊期: 2017- 01

  •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规律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对长期血液透析(HD)合并中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规律HD的患者40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服用含钙制剂,透析时予钙1.5mmol/L的碳酸氢盐透析液,观察组给予阿法骨化醇冲击剂量,每次4μg,每周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

    作者:雒云祥;路小燕;孙莉姬;刘紫娟;刘晴晴;程红颖 刊期: 2017- 01

  • 针刺康复训练联合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康复训练与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闭合性STBI患者84例,按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降颅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每次训练50min,每天1~2次,......

    作者:徐步轩;王东雁;景兆德;宋卫东;柴峰;王勇;韩晓明;丁俊 刊期: 2017- 01

  • 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动态水平分析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苷钠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静滴......

    作者:解晓燕;华秀芝;宋江庆 刊期: 2017- 01

  • 椒蒿挥发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椒蒿挥发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0只BALB/c雄性小鼠,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150只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模型组、黄芪组和低、中、高剂量椒蒿挥发油组.采用腹腔接种柯萨奇B3亲心肌病毒株建立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病毒感染1h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黄芪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0.1mL;椒蒿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2%、......

    作者:陈炜;赵磊;盛博;陆非平;张静姝;牛素平;臧学峰;赵国敏 刊期: 2017- 01

  • 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沉默对缺氧状态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BAG-1表达.将筛选好的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仅含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感染组)、BAG-1小干扰RNA(siRNA)组(即BAG-1基因沉默组,感......

    作者:宋砚坤;李智;王奉涛;刘海燕;曲彦;王芸;谢春雨;胡丹 刊期: 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