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年第4期文章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分常规液体复苏(RFR)组,每组51例.两组入院后均对患者创面进行包扎止血,并做好术前准备.RFR组患者实施早期充分RFR,LFR组患者实施LFR.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

    作者:汤华林;王亮;刘振新;左荣跃 刊期: 2017- 04

  • SLC26A4基因IVS16+10C>T变异和遗传性耳聋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与SLC26A4基因IVS16+10C>T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检查的遗传性耳聋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听力正常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和听力阀值,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等位基因1、2的突变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C26A4基因常见突变类......

    作者:关荣春;王春英;曲学华 刊期: 2017- 04

  • 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以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

    作者:邓莉;寇国先;曹冬梅 刊期: 2017- 04

  • 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目的观察柴石退热颗粒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治的乙脑患者121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中药治疗组(6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对症支持及综合治疗,中药治疗组在给予对症支持及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柴石退热颗粒8g、每日4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5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

    作者:刘志勇;孟毅;常学辉;关东升;薛军堂 刊期: 2017- 04

  • 奥拉西坦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的重症ACOP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高压氧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滴)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每日1次、连续3d,同时静滴奥拉西坦3.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作者:沙月红;胡书群;燕宪亮;许铁 刊期: 2017- 04

  • 四逆汤对复苏后综合征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综合征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CPR模型组(n=20)和四逆汤治疗组(n=20).采用气管夹闭法复制大鼠心搏骤停模型,心脏停跳5min后行CPR.四逆汤治疗组以5g/kg的四逆汤灌胃治疗,每24h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CPR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复苏前和复苏后6、12、24、48、72h取大鼠静......

    作者:王秀娟;钟晓芃;丁钋;张诗武 刊期: 2017- 04

  • 黄芪注射液联合亚冬眠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亚冬眠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9例,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亚冬眠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昏迷时间、致残率、病死率及肺部感染、尿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GCS......

    作者:李志刚;姬喜荣;郑太祖;张银军;李振臣 刊期: 2017- 04

  • 选择适宜导管/静脉比对预防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导管/静脉比与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PICC-UEDVT)形成的关系,探讨减少PICC-UEDVT的佳导管/静脉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导管留置时间>1周的69例PICC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置......

    作者:张加乐;江婷;马迎春;邵强;陈霞;汤睿;钱克俭;刘芬;江榕 刊期: 2017- 04

  • 雾化吸入全氟化碳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兔的作用

    目的观察全氟化碳(PF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雾化吸入对急性肺损伤(ALI)兔的影响.方法将32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LI组、联合用药组、PFC组、PS组,每组8只.采用生理盐水整肺灌洗法制备ALI模型.联合用药组于制模后雾化吸入全氟溴辛烷/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PFOB/DPPC)乳剂3mL/mg,PFC组、PS组于制模后分别雾化吸入PFOB、DPPC各3mL/mg,ALI组雾化吸......

    作者:何融冰;易帆;张晟;管军;李文放;朱君;林兆奋 刊期: 2017- 04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种不同净化方式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MODS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CVVH组置换液及透析液流速均为1800mL/h,CVVHDF组置换液和透析液......

    作者:刘安平;杨欠;叶鹏;喻安永;肖雪 刊期: 201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