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本刊对计量单位及数字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执行GB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量的名称应根据GB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规定使用,如分子量应为相对分子质量。计量单位使用正体。注意单位......

    作者: 刊期: 2014- 02

  •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每日1次,连用5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2h、7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

    作者:梁欢;王军;苗常青;南佳彦;彭波 刊期: 2014- 02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5例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DVT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10倍,已经成为排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美国参议院已经将每年3月定为“深静脉血栓警示月”。下肢近端血栓是肺血栓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1],51%~71%DVT患者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栓塞(PE),危及患者生命,且会导致高达70%以上的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

    作者:邓为民;侯雨生;杨景明;高杰;赵作成 刊期: 2014- 02

  • 重症海蜇蜇伤救治42例临床观察

    本院近3年共救治重症海蜇蜇伤患者42例,除4例死亡外,均救治成功。现就其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纳入观察患者均为海蜇蜇伤的重症病例,所有患者被蜇后除了皮肤的“海蜇皮炎”局部症状外,还伴有发热、畏寒或寒战、白细胞计数(WBC)或中性粒细胞比例(N)增高等全身症状,或伴有心功能衰竭(心衰)、肾功能衰竭(肾衰)、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单纯海蜇皮炎无全身症状或器官功能衰竭者......

    作者:王兵;鞠衍馨;董桂芝 刊期: 2014- 02

  • 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

    脑血管疾病(CVD)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出血性中风(ICH)是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外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损,血溢于脑;以突然昏仆,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长期以来因在病因上有着不同的理论,导致在治疗上的不一致。现对脑出血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玲;魏江磊;俞郦 刊期: 2014- 02

  • 提升新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一支良好的卫生人才队伍[1]。在继续医学教育向继续职业发展的新形势驱动下,社会的实际需求使继续医学教育所涵盖的层面更广,切实面向基层(乡镇、村)医院。而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以便使其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而......

    作者:王一;刘真群;李英 刊期: 2014- 02

  • 遵循新指南成功抢救心源性猝死

    成功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7岁,以胸闷伴恶心呕吐约3h来本院就诊,门诊挂号时突然晕倒在地。体检:意识丧失,呼吸呈叹息样,大动脉搏动消失,全身皮肤湿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口吐白沫,喉头痉挛,四肢轻度抽搐;心电监护显示为心室纤颤(室颤)。此时患者呼吸已完全停止,面部发绀。立即遵循新指南要求对患者进行了持续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

    作者:朱桂华;焦永春;叶桦 刊期: 2014- 02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肠保护治疗进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损害24h后,同时或顺序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并达到各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于24h内出现者应视为复苏失败)[1];临床上大多数MODS患者初均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且SIRS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MODS的发生率越高,MODS是SIRS发展的严重阶段,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

    作者:陈新河;肖奇明 刊期: 2014- 02

  • 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

    烧伤可累及机体各器官、系统,引起全身性反应[1]。目前烧伤治疗的难点主要是烧伤后休克及并发症的防治、创面组织进行性坏死、继发感染以及患处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问题[2]。近年来,烧伤在治疗方法、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庞宗超;李惠斌 刊期: 2014- 02

  • 血液灌流在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中的应用

    毒鼠强的化学名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TET)。TET为白色粉末,无味,具有神经毒性,进入人畜体内后不需要代谢即发生中毒[1],可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病死率高,为剧毒类杀鼠剂,在我国已被禁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由此导致的意外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大部分儿童中毒是由于误服含有TET的食物而引起,其中毒机制为TET能迅速阻断体内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该受体......

    作者:郭浩;何亚梅;王文娟;刘兴霞;韩晓红;田静;郜峰 刊期: 2014-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