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以指导脓毒症治疗.方法将63例获得随访数据的脓毒性MODS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血必净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00ml/d,连用10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0d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作者:邢静;王娜;张或 刊期: 2011- 06
-
经皮旋转穿刺气管造口术在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旋转穿刺气管造口术(PDT)在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例具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非正常体位危重症患者并行PDT作为观察组(PDT组),同期48例行传统气管切开的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OT组);PDT组在床边行PDT并置入气管套管,OT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置入气管套管.观察两组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操作时间以及患者生命......
作者:梁战海;石岩;付婧;杜叶平 刊期: 2011- 06
-
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疗效观察
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双硫仑作为戒酒药在服药后一定时间内饮酒,引起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有大蒜样气味等症状,甚至发生休克,严重者导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惊厥和死亡,其机制为双硫仑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醛蓄积,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酸,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乙醛脱氢酶是限速静[1-2].......
作者:李海峰;孙明莉;于亚欣;刘宝华 刊期: 2011- 06
-
9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氧疗护理
本院2009年10月24日至2010年1月15日收治的9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与危重症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护理重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2例患者均为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重症32例,危重症60例,符合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1].男57例,女35例;年龄18~66岁,平均(41.75±11.83)岁;体质指数(BMI)平均......
作者:孙龙凤;李晓飞;王爱平 刊期: 2011- 06
-
基层医院急诊科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探讨
急诊科要经常面对各种复杂的、疑难的、甚至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患者或情况,并时时处在紧张的、甚至是恐惧的环境氛围下.本院急诊科除应对各种急危重患者抢救、短期监护、观察外,还要接诊、观察全院门诊的静脉输液患者,负责夜间采血工作,还有对院外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对特殊患者的诊疗保健,对基层医院医师急诊急救知识的培训等工作.可以说急诊科是医院的缩影或门面,其急诊急救水平、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是......
作者:胡伟山;许兆辉 刊期: 2011- 06
-
血液净化救治鱼胆中毒致多器官损害1例
民间常服用鱼胆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因而中毒时常出现.近年来本院采用血液净化(CBP)成功抢救1例鱼胆中毒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66岁,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病史5年.7d前服用生鲤鱼胆5枚,3h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有所好转,5d前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胸闷、憋喘、不能平卧,转入本院.......
作者:王贺;王现秋 刊期: 2011- 06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多学科应用中的体会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成熟和推广,临床上使用血液灌流(HP)及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各种疾病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疗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死率.本院在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对23例急性药物中毒、10例重症肝炎、1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HP联合HD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夏珍;魏芳 刊期: 2011- 06
-
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神经病变
随着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呼吸机等抢救措施的广泛应用,使各种危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1-2].但是因为服毒量大、中毒深,因此后遗症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有一些观点认为,早期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以及神经生长因子、中药调理,并配合针灸、理疗及肢体功能训练,可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但是,治疗时间长,肢体功能恢复差[3-4].本院通过对65......
作者:李志刚;巨天赋;寇宗艳 刊期: 2011- 06
-
农村老年人健康及保健情况调查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至200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14万,比重为12.5%[1],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同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少,文化程度低,他们的晚年是否幸福,他们的健康及保健情况又如何.为此,拟通过调查台州市农村老年人健康及保健情况,以期了解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促进老年人健康,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应翔;施欣红 刊期: 2011- 06
-
缝隙连接与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疗法是目前治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但再灌注治疗中常会伴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即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减轻或消除心肌I/R损伤是I/R治疗的关键.缺血预处理(IPC)[1]与缺血后处理(IPO)[2]具有减轻I/R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已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报道缝隙连接(GJ)参与I/R损伤,本文就缝隙连接在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涉及IP......
作者:杜秋明;王存选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
- 1 鼻饲肠内营养剂致食管梗阻患者的治疗体会
- 2 手术备血常规RH抗原检测及自身输注
- 3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患者血糖稳定性 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 4 欢迎订阅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5 裘昌林主任运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 6 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 7 中脏腑急性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
- 8 不同铁负载水平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凋亡的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 9 本刊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 10 流程化营养治疗策略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 11 中医药三联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 12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手术配合的体会
- 13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 14 N-乙酰半胱氨酸对醋酸铅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15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 16 通腑颗粒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 17 史载祥教授治疗急性化脓性脊髓炎临床经验
- 18 参麦注射液对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 19 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分析以及耐药性监测结果
- 20 液体石蜡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