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年第5期文章
  • 急性会厌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9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00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病历资料,针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季节、喉局部病变、入院时体温、白细胞计数、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10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喉局部病变、饮酒......

    作者:刘学兵;双羽;李超 刊期: 2009- 05

  • 大黄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预防作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禁忌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口服或鼻饲大黄液,91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89例).采用粪涂片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7~10d内AAC的发生率及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结果1......

    作者:侯杰;邓冲;郭应军;王国军;刘八一;陈华琼;李平;陈侯君 刊期: 2009- 05

  • 静脉推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静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硝酸甘油组(50例)加用1mg硝酸甘油+10ml葡萄糖注射液15min内静推(66.7μg/min)完毕后,以10~40μg/min静脉滴注(静滴)维持;尼卡地平组(56例)则给予尼卡地平2mg+10ml葡萄糖注射液10min内静推(200μg/min)完毕后,以0.5~2.5μg......

    作者:张志强;孟庆义;黎檀实;刘刚;陈威;韩辉;王鑫鑫 刊期: 2009- 05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救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

    本院收治了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经常规治疗后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清华 刊期: 2009- 05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

    2007年10月-2008年11月,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P/HDF)治疗8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在降低血脂、改善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09- 05

  • 组合血液净化伍用长托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势凶猛、并发症多、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方法是用胆碱酯酶(ChE)复能剂和阿托品,但阿托品的用量、用法不易掌握,极易发生副作用.近年来我们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加长托宁治疗重度AOPP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升;桓雪莱;罗晓燕;张宇宁 刊期: 2009- 05

  • 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机制及保护修复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通常认为是由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随着其病理生理、遗传、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目前认为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除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基本问题外,还包括炎症反应失控、细胞冬眠、细菌移位、基因多态性等新理论.脓毒症时常累及肠道,造成肠黏膜上皮水肿,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连接断裂,细胞坏死,上皮从绒毛顶端开......

    作者:韩磊;任爱民 刊期: 2009- 05

  • 对脓毒症分子生物学观点的认识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目前急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1].自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分子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特异性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对帮助阐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作为疾病诊断的新型工具,特别在基因突变、遗传病因风险评估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文旨在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简要解释感......

    作者:周高速;郝华;苏磊 刊期: 2009- 05

  • 有机磷农药及抗抑郁药混合中毒致恶性综合征1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危重病,常规药物对抗疗法难以取得疗效,病死率高.......

    作者:李振富;甄国栋 刊期: 2009- 05

  • 单用替罗非班与联用地尔硫(艹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逆转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地尔硫(艹卓)在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8年11月本院行急诊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9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于PCI后应用替罗非班5ml/h,联用组则在单用组基础上冠脉内推注地尔硫(艹卓)0.2mg,持续用药48h.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min观察心肌梗......

    作者:高丽华;何洪月;胡亚力 刊期: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