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96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12/R
邮发代号: 6-9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70.00
杂志荣誉 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691
- 国内刊号:12-131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71例
我院1993~2000年收治7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阶段分型加以辨证论治,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71例患者中男49例,女22例;年龄15~30岁13例,31~60岁33例,60岁以上25例。患者均于饱餐或酗酒后出现中上腹剧烈疼痛、反跳痛,多数有中度发热,少数达39℃以上,有5例年老体弱者体温不高。均经B超检查,提示胰腺肿大而予以确诊,部分病例经CT检查而确诊。按文献〔1......
作者:吴福宁;巩延忠;姚旺 刊期: 2001- 03
-
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
1997年9月~2000年12月,对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观察组66例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36~75岁,平均(55.2±11.6)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9例,分支静脉阻塞37例。对照组66例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32~70岁,平均(54.9±9.7)岁;中央静脉阻塞26例,分支静脉阻塞40例。2组有可比性。确诊为视网......
作者:王峰;杨志艳;苏颖;刘平 刊期: 2001- 03
-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疗效观察
1995年5月~1998年7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4例萎缩性胃炎,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04例患者,胃镜病理报告均证实有不典型增生和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上皮化生(病理分级标准以1993年悉尼国际会议标准为准:重度29例,中度39例,轻度6例)。78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75%)。1.2治疗方法:74例按辨证分为4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①脾胃虚寒型:香砂养胃汤加味;②脾胃湿热型......
作者:及来荣;董春发;张俊年 刊期: 2001- 03
-
参麦注射液预防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症状性低血压
症状性低血压(SH)是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血透)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左右,预防血透中SH的发生是保证充分透析和坚持透析的关键所在。1997年6月~1999年6月,我们对18例血透时曾多次发生SH的尿毒症患者在血透前预防性静滴参麦注射液,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8例血透尿毒症患者均在近4周内血透过程中发生SH4次以上,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4~81......
作者:曾德珍;程世平 刊期: 2001- 03
-
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治
1994年4月~2000年12月,用CT发现上颌骨额突骨折13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1~65岁,平均30.6岁;拳击伤9例,自行车撞伤3例,摔伤1例;伴鼻出血10例。患者均有外伤侧鼻通气不良,8例外伤侧鼻背部下塌并触及骨擦感,5例因肿胀仅能触及疼痛,2例鼻梁偏斜伴鼻背下塌。13例均行X线鼻骨侧位摄片,仅2例发现鼻骨骨折,CT扫描后全部发现上颌骨额......
作者:张劲;李超;张彤;谢钢 刊期: 2001- 03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指导,研制明目治网Ⅰ号方和Ⅱ号方,分期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一般情况见表1。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按中医辨证施治,分脾虚湿困期和气滞血瘀期,用明目治网Ⅰ号、明目治网Ⅱ号方治疗。初期以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为主,黄斑中心反光消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荧光渗漏,舌红苔薄腻、舌缘有齿印,脉缓;属脾虚湿困型;治以健脾利湿......
作者:蔡航波 刊期: 2001- 03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临床观察
1995年6月~2000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减),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30例重症甲减患者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的标准。其中15例为中西医结合急救科住院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另15例为我院内分泌科和ICU病房患者(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3例,女12例;年龄35~80岁,平均56.8岁;原发性甲减11例,继发性甲减......
作者: 刊期: 2001- 03
-
中西医结合救治肝性脑病伴高血糖12例
1996年6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小剂量降糖药与中医联合治疗肝性脑病伴高血糖12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36例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9版中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且入院时血糖均高于16mmol/L。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糖病和昏迷。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男11例,女1例;年龄28~74岁,平均52.3岁;肝炎后肝硬化11例,酒精性肝硬化1......
作者:李欣越;周静冬 刊期: 2001- 03
-
三黄液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体会
1995~1997年,我院采用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2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21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5~43岁。其中5例有轻、中度发热(37.1~38.0℃),16例体温正常;17例有下腹持续性胀痛或隐痛,偶有阵发性加剧;12例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或腹泻。有下腹压痛者17例,有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症状者3例。18例内诊可触及盆腔一侧或两侧有囊性质韧包块,......
作者:赵冬妮;陈海珍 刊期: 2001- 03
-
黄芪合丹参注射液对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98年起,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3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并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征象;男26例,女9例;年龄42~70岁;慢性肝炎病程2~15年。其中活动性肝硬化27例,静止性肝硬化8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例,B级23例......
作者:杜恩伟;王继第 刊期: 2001- 03
动态资讯
- 1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 2 急症针灸单穴治验举隅
- 3 六味补气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
- 4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 5 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疗效观察
- 7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NOS mRNA表达的影响
- 8 肿瘤坏死因子介导脑缺血损伤与中医药干预研究的现状
- 9 中药四磨汤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 10 抗震救灾现场急救常识口诀
- 11 气性坏疽威胁受伤者
- 12 运用仲景方治疗急症举隅
- 13 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影响
- 14 持续和间断两种静脉注射方法时万古霉素在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 15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16 复方红芪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7 针刺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 18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红素氧化酶-1及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影响
- 19 黄芪和冬虫夏草对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 20 急诊SAR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