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湖南2025副高职称评审准备策略

时间:2025-07-08 14:20:19

在湖南省卫生职称评审中,副高级职称(如内科副主任医师)的申报是一场对专业能力与学术成果的综合考验。2025年的评审标准虽未大幅变动,但竞争日益激烈,申报者需提前规划代表作体系,尤其在论文、课题、著作三类成果上精准发力。以下结合湖南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要求与内科专业特点,系统梳理准备策略。

一、论文:质量与创新性并重

副高职称评审中,论文是核心硬指标,湖南省通常要求2-3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需注意三点:一是期刊层级,优先选择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或北大核心期刊,例如《中华内科杂志》等权威平台。二是内容方向,应聚焦内科细分领域(如心血管、呼吸等)的临床研究或病例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例如,一篇关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治疗策略"的临床对照研究,比笼统的"内科常见病综述"更具竞争力。三是时效性,2025年评审认可的论文发表时间通常在2022年之后,需预留至少6个月的审稿周期。

二、课题:从申报到结题的闭环设计

课题成果能体现科研规划能力,湖南省对副高职称的课题要求一般为市级以上立项项目。建议分阶段准备:选题阶段,结合内科临床痛点,如"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早期干预模式研究",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具备实操性。实施阶段需保留完整的过程性材料,包括立项批文、中期报告、结题证书等。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评审可能强化对课题实际应用价值的考核,例如是否形成诊疗规范或获得专利。一项完成度高的市级课题,其分量可能超过两篇普通论文。

三、著作:被忽视的加分利器

相比论文和课题,著作常被申报者忽略,实则能显著提升竞争力。适合副高职称的著作形式包括: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如人卫版《内科学》系列),或主编/副主编一部专业著作。以心血管内科为例,参与编写《心血管急症处理手册》并承担3万字以上内容,既能展示专业深度,又符合评审对"学术影响力"的要求。需注意出版时间节点,2025年申报的著作通常需在2024年12月前完成ISBN备案。

四、成果组合策略:打造立体化证据链

单一类型成果难以支撑副高评审,建议采用"1+1+1"组合模式:1篇高质量核心期刊论文(体现学术水平)+1项市级以上课题(展示科研能力)+1部参与编写的著作(证明行业贡献)。例如,一位消化内科医生可提交: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的关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研究论文、主持的市级课题"胃早癌筛查流程优化",以及参编的《消化内镜操作规范》。这种组合能全方位满足评审委员会对"专业能力、创新价值、行业影响"的考察维度。

五、湖南省特殊要求与应对技巧

需特别关注湖南省卫健委当年发布的评审细则补充说明。据往年经验,本省可能要求:所有论文需提供查重报告(重复率低于15%)、课题需附经费使用证明、著作需标注具体编写章节。建议建立"成果档案袋",按时间线整理各类佐证材料,例如将论文的录用通知、版面费发票、检索证明等归入同一文件夹。对于跨机构合作成果,需提前开具贡献度证明,避免评审时出现争议。

准备过程中,不妨将评审标准想象为一份"专业体检表":论文是"血液检查"(反映学术活力),课题是"影像学报告"(展示科研结构),著作则是"基因检测"(揭示专业潜力)。只有各项指标都达到优良,才能在2025年的评审中脱颖而出。建议最迟于2024年第三季度启动准备工作,留足时间应对突发调整,例如期刊延期出刊或课题结题流程延误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