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三伏天养生误区与科学指南
时间:2025-07-16 11:57:27
随着三伏天的临近,民间流传的"冬病夏治"养生智慧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在这段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人体毛孔充分张开,正是驱散体内寒湿的黄金窗口。但您是否知道,超过六成的养生爱好者其实在错误的时间进行晒背,近半数人吃姜的方式反而刺激胃黏膜?让我们揭开传统养生法背后的科学面纱。
生姜:天然温补药的双面性
厨房里常见的生姜富含姜辣素和姜烯酚,这些活性成分就像微型暖宝宝,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体表温度升高0.5-1℃。但清晨空腹嚼食姜片这个广为流传的做法,其实相当于用砂纸摩擦胃壁。建议将5克老姜切丝,与红枣同煮15分钟,此时姜辣素会转化为温和的姜烯酚,既避免刺激又保留80%的有效成分。阴虚体质(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的人群需特别注意,每日姜摄入量不宜超过3片硬币大小。
三伏贴:穴位给药的精准时钟
中药贴敷并非简单"哪里痛贴哪里",就像错过高铁发车时间就无法抵达目的地,三伏贴必须在特定节气才能激活"经皮吸收窗口"。研究发现,白芥子、细辛等药物在气温高于32℃时,透皮吸收率提升2.3倍。但常见误区是将贴敷时间盲目延长至8小时,这会导致50%使用者出现皮肤水泡。正确做法是首次贴敷不超过2小时,后续逐次增加30分钟,如同训练肌肉需要循序渐进。
晒背:人体光合作用的黄金法则
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如同身体的排毒高速公路,上午9-11点的阳光相当于天然艾灸仪。但直接暴晒40分钟的做法,会让紫外线伤害风险增加4倍。理想方案是穿着纯棉背心,在树荫下接受散射光照射,这样既能获得约75%的有益红外线,又避免紫外线直射。晒后喝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效果堪比给细胞做水疗。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癌高危人群应严格控制日晒时间在15分钟内。
时间生物学:看不见的养生指挥官
三伏养生的精髓在于"天人相应",就像冲浪者要把握海浪节奏。初伏(7月16日)重点在驱寒,建议上午进行温补;中伏(7月26日)主攻排湿,适合午后轻度发汗;末伏(8月15日)侧重固本,傍晚静养为佳。临床数据显示,遵循这个时序的养生者,冬季呼吸道疾病复发率降低62%。但慢性病患者需注意,任何养生法实施前都应像调试精密仪器般,先进行3天小剂量测试。
这些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实则是古人用身体书写的"气候适应手册"。当您准备践行时,请记住真正的养生不是与自然对抗,而是像溪流适应河床般找到与自身体质的和谐共鸣。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详解三伏天饮食的五大雷区,那些您深信不疑的"健康食物"可能正在偷走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