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医护人员职称新规落地:四大核心变化解读

时间:2025-06-20 17:59:32

随着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迫切,2024年1月1日起,医护人员职称新规将正式实施。此次改革覆盖医生、护士、药师、技师四大群体,从评定标准、考核指标到评审流程均作出系统性调整,旨在打破职业发展壁垒,激发专业人才活力。

一、职称评定标准全面优化,更注重实践能力

新规对学历、资历等传统评价维度进行了大幅调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学历的申报差异被取消,第二学士学位可直接按硕士学位条件申报职称,技术员晋升助理工程师的年限要求也从3年缩短至2年。对于高技能人才,政策进一步放宽:高级工从业满2年可申报助理工程师,技师满3年可申报工程师,且不受学历限制。

在基层医疗领域,新规明确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满10年,可直接晋升副高级职称。这一政策已在北京、广东、新疆等地率先试点,未来将惠及更多长期扎根一线的医生和护士。

二、评审流程动态化,引入科学化管理工具

新规提出建立**“全流程动态评审机制”,要求医院将门诊、急诊、住院等环节纳入评审范围,并通过流程化管理工具分解任务节点,制定应急预案。例如,“评审工作组”需提前分析政策标准、划分职责,并定期召开跨科室协作会议**,避免因资料缺失或临时检查导致评审延误。

同时,评审结果将作为医院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例如,“安全隐患与风险点排查”成为重点考核项,直接关联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这种“以评促改”的模式,被业内比喻为“医疗流程的体检报告”,帮助医院精准提升竞争力。

三、新增三大考核指标,强化职业价值导向

  1.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贡献度:参与疫情防控等紧急任务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可获优先推荐资格。北京等地已将此纳入评审细则,明确防疫表现与职业晋升挂钩。

  2. 多机构执业与跨学科协作:鼓励医生、药师等群体参与跨院会诊或联合科研项目,相关经历将按权重计入评审分数。

  3. 患者满意度与继续教育:护士、技师的职称晋升需提交年度患者评价报告,并完成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与专业更新能力。

四、政策红利释放,四大群体受益路径明晰

  • 医生:基层服务年限与副高职称直接挂钩,三甲医院专家对口支援基层经历纳入评审加分项。

  • 护士:增设“护理创新实践案例”考核,鼓励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流程。

  • 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成果、合理用药宣教成效成为晋升硬指标。

  • 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称评审并轨,例如影像科技师取得高级技师资格后,可跨级申报中级职称。

结语:从“门槛”到“台阶”的职业转型

此次新规通过**“破四唯、立新标”**,将职称评审从“一刀切”的资格筛选转变为“阶梯式”成长通道。例如,学历“天花板”的打破,相当于为基层医务人员架起“绿色电梯”;而流程优化则如同“导航系统”,帮助医院更高效地对接国家标准。随着2024年政策全面落地,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或将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

(注:本文核心政策依据来自各地卫健委及人社部门公开文件,具体实施细则请以官方解读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