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明星滴眼液仿制药争夺战打响:2000万患者受益

时间:2025-08-19 17:41:43

近日,国内医药行业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专利悬崖”争夺战——明星滴眼液的首仿药上市申请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涉及超2000万干眼症患者的市场竞争,或将打破原研药长期垄断局面,预计带来30%的价格“跳水”,相当于为每位患者每年节省近千元治疗费用,规模效应堪比新建30所三甲医院的眼科年接诊量。

专利到期触发仿制药“百团大战”

明星滴眼液作为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黄金标准药物,其核心成分专利于今年三季度到期后,立即引发国内头部药企的集体行动。目前已有包括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在内的5家企业提交仿制申请,另有3家处于临床试验尾声。这种激烈竞争态势在眼科用药领域实属罕见,犹如当年PD-1抗癌药的首仿争夺战重现。

2000万患者背后的经济学账本

根据国家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我国干眼症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5%,其中需要长期使用明星滴眼液的中重度患者超过2000万。原研药每月治疗费用约800元,而仿制药上市后价格预计降至560元左右。按最低维持治疗周期6个月计算,整体医疗支出可减少288亿元,这笔资金足以覆盖全国医保目录新增20种抗癌药的年度预算。

生产工艺突破带来质量跃升

不同于普通化学仿制药,滴眼液的仿制需要突破三大技术壁垒:无菌灌装工艺、渗透压精准控制和玻璃酸钠稳定技术。本次申报企业均采用“反向工程+微创新”策略,其中某企业的仿制品在关键指标——角膜黏附时间上甚至比原研药延长15%,这种“青出于蓝”的表现让评审专家印象深刻。

市场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目前原研药占据我国干眼症治疗市场68%份额,但历史数据显示,优质仿制药上市后通常能在18个月内夺取40%-50%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竞争者中有企业同步申报了预充式包装专利,这种“仿创结合”的策略可能改变传统价格战的竞争逻辑。就像胰岛素集采后出现的笔式注射器创新,真正惠及患者的往往是这些“看不见”的微创新。

支付端已做好承接准备

多地医保部门透露,明星滴眼液仿制药有望直接纳入下一轮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北京同仁医院在内的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已启动“原研-仿制转换”评估流程。这种前端布局意味着,一旦仿制药获批,2000万患者将能像购买降压药那样,在社区医院就获得优质平价治疗。

这场围绕小小滴眼液的争夺战,本质上是我国医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缩影。当仿制药质量与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受益的不仅是患者钱包,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后续更多企业入局,明星滴眼液价格还可能进一步下探,这场“以量换价”的市场博弈,正在书写中国医药创新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