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夏日祛湿健脾首选:千年四神汤的科学炖煮与养生智慧

时间:2025-06-11 10:36:36

在炎炎夏日,湿气与暑热交织,容易导致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亚健康状态。此时,一碗融合传统智慧的四神汤,不仅能化解内湿,还能温和调理脾胃功能,为身体筑起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这道汤品以茯苓、莲子、芡实、山药为核心,搭配排骨或猪肚,既遵循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又通过科学炖煮释放食材精华,尤其适合体湿者、脾胃虚弱者及夏季养生人群。

四神汤的千年智慧:祛湿健脾的黄金组合

四神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配伍暗含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茯苓作为"君药",擅长利水渗湿,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茯苓多糖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水分代谢;莲子与芡实共为"臣药",前者补脾止泻的特性得益于丰富的淀粉酶抑制剂,能改善腹泻便溏,后者则通过鞣质成分收敛肠道,缓解脾虚型腹泻;山药作为"佐使药",其黏液蛋白可修复胃黏膜,同时含有的γ-氨基丁酸能舒缓神经,实现安神效果。这种组合如同四位各司其职的养生专家,协同作用于人体的水液代谢系统。

食材预处理:唤醒沉睡的营养

要使四神汤发挥最大功效,食材的预处理至关重要。茯苓块需提前用30℃温水浸泡2小时,其多孔结构会像海绵般吸水膨胀,有利于后续炖煮时活性成分的释放;莲子和芡实建议用淡盐水浸泡1小时,既能软化质地,又能激活其中的淀粉酶。若选用干山药片,需与茯苓同步浸泡,而新鲜山药则应在削皮后立即浸泡在醋水中,防止氧化变黑。对于肉类配料,猪肚需经过"面粉+料酒"的三重清洗法,彻底去除黏液和异味,排骨则建议冷水浸泡30分钟去除血水。这些步骤如同给食材做"热身运动",为后续的炖煮打下基础。

火候的精准把控:从分子层面解锁营养

炖煮四神汤时,建议选用厚底砂锅,其均匀的导热性可比拟实验室的恒温水浴锅。初期用大火(100℃)煮沸后立即转小火(85-90℃),这个温度区间能确保胶原蛋白逐步转化为明胶,而不破坏食材的活性成分。具体操作时,先将处理好的肉类与姜片炖煮40分钟,此时肉中的肌纤维蛋白开始解离,形成鲜味物质;再加入四味主料继续炖煮60分钟,薏苡仁中的酯类成分与山药黏液蛋白会形成稳定乳化体系,使汤体浓而不稠。最后15分钟加入枸杞等辅料,避免过早投放导致营养流失。这种分阶段控温法,如同交响乐指挥精准把握每个乐章的节奏。

调味时机的科学选择

传统药膳强调"淡味入脾",四神汤的调味需遵循"后调味原则"。食盐应在熄火前5分钟加入,过早会促使蛋白质凝固,影响汤汁醇厚度;若追求更佳口感,可搭配2-3颗蜜枣共同炖煮,其天然果糖能中和部分草药的涩味,又不会像白糖那样助湿生痰。对于湿热体质明显者,建议搭配绿豆汤或苦瓜茶作为佐餐饮品,增强清热利湿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可将配方中的生薏米改为炒薏米,既能保留祛湿功效,又减轻寒凉之性。

个性化搭配:针对不同体质的变奏曲

基础版四神汤可根据具体症状灵活调整:针对失眠严重的亚健康人群,可增加山药至30克,其胆碱成分能调节神经递质;脾胃虚弱明显者,建议用猪肚替代排骨,中医"以形补形"理论认为其能增强胃动力;湿气重伴关节酸痛时,可加入15克土茯苓增强祛湿效果。夏季养生还可将汤品改良为粥膳,用小米代替部分水,其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协同四神食材增强脾胃功能。对于工作压力大的都市人群,建议每周食用3-4次,持续一个月即可感受到身体变化。

现代营养学的验证与升华

最新研究显示,四神汤的组合能使各种食材的营养吸收率提升40%以上。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与山药淀粉形成复合物,延缓糖分吸收;莲子与芡实中的抗性淀粉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转化为益生元,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建议食用时搭配适量发酵食品如纳豆或酸奶,能建立更完善的肠道微生态。餐后30分钟可配合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通过肢体运动引导气血运行,实现"食养+运动"的协同效应。

这道传承千年的养生汤品,正以其温和而全面的调理特性,成为现代人对抗亚健康的利器。当厨房飘散出四神汤特有的草木清香时,那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的脾胃养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