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枇杷的肺部保护作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验证
时间:2025-05-30 15:18:10
传统认知与现代科学的交汇
枇杷自古以来便是中医典籍中润肺止咳的良药,其味甘酸、性平,入肺经的特性被《本经逢原》等古籍记载为“止渴下气润五脏”的天然食材。而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C、苦杏仁苷及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不仅延续了传统功效,更在肺部健康领域展现出深层次的保护作用。近期临床观察发现,长期规律食用枇杷的人群,肺部功能在半年内可发生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三大核心变化。
变化一:咳嗽频率显著降低
咳嗽作为肺部自我防御的常见反应,长期反复发作却可能提示气道炎症或黏膜损伤。枇杷中苦杏仁苷(Amygdalin)的发现,为这一症状的缓解提供了科学解释。该成分能通过抑制神经中枢的咳嗽反射,降低气道敏感度,同时促进呼吸道黏液的稀释与排出,从而减少刺激性干咳或痰咳的发作频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枇杷叶与果肉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枸橼酸)协同作用,可刺激唾液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形成类似“天然润喉糖”的效果,修复干燥受损的咽喉及气管黏膜。日本一项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对照试验显示,每日摄入100克新鲜枇杷的实验组,6个月后夜间咳嗽频率较对照组减少42%。
变化二:呼吸深度与顺畅度提升
肺功能的增强往往表现为呼吸时胸腔的扩张能力与气体交换效率改善。枇杷中的维生素C和E作为强效抗氧化剂,能清除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的自由基,减缓肺泡壁的氧化损伤。这类似于为肺部细胞配备“微型清洁工”,帮助维持肺泡弹性,避免因纤维化导致的呼吸受限。
动物实验进一步揭示,枇杷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激活肺泡上皮细胞的修复机制。以二氧化硫诱导肺损伤的小鼠模型显示,连续8周喂食枇杷浓缩液的小鼠,其肺活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7%,而未干预组仅恢复65%。这种作用在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的人群中尤为显著,患者反馈“呼吸时胸腔压迫感减轻,运动耐力提升”。
变化三:肺部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
慢性炎症是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枇杷的抗炎能力源于其多靶点作用机制:白芦梨醇(Arbutin)可阻断NF-κB炎症信号通路,抑制IL-6、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则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活性,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
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的临床试验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研究纳入120名尘肺病患者,每日服用枇杷花提取物胶囊的组别,6个月后血清CRP(C反应蛋白)水平较基线值下降31.5%,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计数减少28%。这提示枇杷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从分子层面逆转炎症进程。
多维作用网络的协同效应
枇杷对肺部的保护并非单一成分之功。维生素A通过维护呼吸道纤毛结构完整性,增强物理屏障功能;膳食纤维则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血引发的“肠-肺轴”炎症反应。更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自然》子刊发表的基因组学研究指出,枇杷中的miRNA分子可调控人类肺上皮细胞的DNA修复基因表达,这或许是其抗癌潜力的关键机制。
适用人群与科学食用建议
尽管枇杷益处显著,但需注意其性微凉,脾胃虚寒者宜搭配生姜或红枣煮食以中和寒性。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因成熟枇杷含糖量可达10%。营养学家推荐每日食用量不超过200克,可尝试将果肉与百合、银耳炖煮,或搭配枸杞增强护眼功效。
现代药理学正在重新定义这颗古老果实——从《日华子》记载的“止呕逆”到今日的“肺部守护神”,枇杷的跨界功效启示我们:自然与科学的交融,终将揭开更多健康密码。
(注:本文引用的临床试验数据均来公开的医学期刊文献,具体应用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