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肠胃反流病

时间:2024-12-04 17:34:23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胆汁性胃炎、碱反流性胃炎,肠胃反流病或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指肠内碱性内容物及胆汁反流至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出现上腹痛、胃灼热、反食、恶心、呕吐、口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胆汁反流性胃炎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和继发性胆汁反流,后者主要由外科手术切除或旷置幽门,幽门功能丧失所致。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反流物的损伤作用,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以及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

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单纯抗酸剂治疗多无效。极少数合并糜烂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便潜血阳性。

胆汁返流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鉴于其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Roberts等将本病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症。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反流物的损伤作用,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以及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首先要有幽门功能丧失或幽门关闭不全的基本条件,如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胆汁可直接返流入胃;某些病人并无手术史,十二指肠内容物可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返流入胃,引起返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如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而返流入胃,同样可以引起返流性胃炎。

单纯胆汁直接接触胃粘膜一般不引起损害,但可通过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胆盐与胃酸结合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破坏溶酶体膜,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H+逆向弥散增加,进入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刺激肥大细胞而释放组胺,后者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导致胃粘膜炎症、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起作用而转化为溶血卵磷脂,如返流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

胃泌素可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以加强其屏障作用,防止H+的逆向弥散,但在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胃泌素分泌减少约50~75%,这可能是本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是常见现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症状,其发病原因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胃排空障碍:返流液在胃内滞留时间长,pH升高,残胃中需氧菌及厌氧菌更易生长,这些细菌可使胆盐游离而引起胃粘膜炎症,从而出现症状。

②胆酸成分改变:Gadacz发现胆酸成分正常者不发生症状,而去氧胆酸明显增高者常有症状。

③胃液中存有细菌:有症状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使用强力霉素可减轻症状;而无症状者的胃液中均无细菌存在。

④胃液中钠浓度:钠浓度超过15mmol/L者易发生胃炎,而钠浓度低于15mmol/L者无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