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营养学报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11 10:40:36

70.jpg

《营养学报》由中国营养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主办,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617。营养学报旨在报导具有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的国内营养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1.登载食物化学、实验营养、实用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及相关的论著、简报、实验技术、重要文件、述评等。

2. 来稿要求数据可靠,简明扼要,文句通顺。研究报告一般不超过5000字,研究简报限3000字内。

3. 文题限22字内,作者原则限6人内,正文前附中英文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书写,下列关键词,中英文要对应。简报只附英文题目。作者与单位一般不更换。研究生论文由培训单位署名,研究生导师注明为通信作者。

4. 首页左下角注明收稿日期;项目来源(基金名称及编号);作者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衔、电子邮箱;通信作者及其电子邮箱。

5. 图与表用英文表述,原则上不超过6个。本刊采用三线表,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P,t值等)可在其上行加一细分界横线。说明性文字置表下加注。表内数据有效位数应一致。图应具有自明性,冠有图题、纵横标目、单位及符号,高宽比例5∶7;病理照片要清晰,注明放大倍数、染色方法。

6. 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单位符号(斜体)表示。单位名称与符号不可混用。

7. 统计学符号按照《统计学名词及符号》规定,用斜体书写。如F检验、t检验、卡方( 2)检验概率P、均数加减标准差( ±s)、标准误(s )、相关系数r、和自由度γ。

8. 按《关于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后超过 3位数字时,每3位一组,组间留千分空。如8 219 000。但年份、序数词、页数、仪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数字百分数范围在每个数值后均加百分号,如:5%~95%;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单位应以不易混淆的方式标注,如:3 cm×2 cm×5 cm。

9. 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名词为准。暂未公布的以《英汉医学词汇》、《英汉、汉英生物化学词汇》为准。汉文药名用195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0. 题目中一般不用缩略词。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原则上不用。为节省篇幅,必须使用时,须在首次出现时先给出全称或原词,之后在圆括内注明缩略词;缩略词不移行。

11. 参考文献全部列于文末,应亲自阅读过全文,按其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正文、表格和图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都要以放在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标注。仅在表格和图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根据表格或图例在正文中首次被提到的顺序进行编码。非英语文献要列出原语种题目、杂志名称。只阅读摘要或二次引用的文献及内部资料请勿引用。书写次序为:作者(列前3位,之后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 ”,汉文加“等”).题目(载体类型标识:如普通图书[M],论文集[C],杂志[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电子公告[EB],其他[A],光盘[CD],联机网络[OL]等).期刊名称,出版年,卷:起止页码(普通图书的析出文献须加注其他责任者及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电子文献题后附加[引用时间] 获取和访问路径)。外文期刊名缩写,一律用斜体,以《医学索引》收录期刊名单(List of Journals for MEDLINE)中使用的格式为依据。举例:

郭祖超.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2-124.

[1] DE Deckere EA,Pentieva K, Mckillop D, et al. Acute absorption of folic acid from a fortified low-fat spread[J]. Eur J Clin Nutr, 2003, 57:1235-1241.

[2] 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 WEINSTEIN L, SWERTE M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M]// SODEMAN W A Jr,Sodeman W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phia:Saunders,1974:745-772.

[4] 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en,Tex:Uni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1995-05-17]. 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 01128777.2 [P/OL].2002-03-06,[2002-05-28]. 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js-yx- new.asp?recid=01128777.2 &leixin=0.

12. 本刊采用以下国际代号与符号:s=秒 ,min=分 ,h=小时 ,d=天 ,D2=第二天, w=周 ,bw=体重,po=口服,ip=腹膜内注射,iv=静注,im=肌注,ia=动脉注射,ig=灌胃,sc=皮下注射。

13. 创新性成果和国际首报论文凭证明可提前发表。

14. 提交稿件方式:推荐使用Word 2000以上软件撰写,用E-mail投稿至yyxx@chinajournal.net.cn;同时写明通讯地址(市、区、街、门牌号)邮编、电话、传真、E-mail。

15. 来稿必须附有公函,保证论文属作者独立创作的原创性作品,享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抄袭问题;该论文中的相关内容不能以各种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并且不存在学术伪造、一稿多投、同一学术成果多篇发表等问题;论文应不涉及泄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论文中作者的署名顺序属实且准确,作者之间无署名及排序纠纷;政审合格。涉及人体研究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审查;涉及动物实验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或法规。

16.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论文全体作者同意将论文之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即含各种介质、媒体、以各种语言出版的使用权),包括著作权中的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印刷版和电子版(包括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的复制权、发行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论文著作权的有效期内在全世界范围授予《营养学报》编辑部专有使用;同时授权本刊独家代理许可他人以各种媒体或以各种语言使用该论文。

17. 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论文进行审稿、编辑、修改等必要处理。不采用的稿件不退,请自留底稿。作者投稿后3月内未收到退修意见,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本部联系,切勿一稿双投。对退修的文稿应注明稿件编号,修改处涂红,2月不返回者按自动撤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