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JAMA子刊:维生素D补充越多对婴儿骨量越有益?

时间:2024-01-29 16:38:49

导读

    本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发现,出生时25(OH)D浓度低于50nmol/L的婴儿补充较高剂量的维生素D对婴儿期骨量没有好处。详见下文。


    出生时维生素D的状态反映了母体-胎儿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转移。孕期和哺乳期维生素D的推荐摄取量为每天600IU。当孕妇体内25(OH)D浓度低于50nmol/L时,婴儿出生时维生素D不足(25[OH]D<50nmol/L)或缺乏(25[OH]D<30nmol/L)的风险较高。因此,北美的公共卫生政策建议所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IU)。但目前出生时25(OH)D3浓度低于50nmol/L的婴儿所需补充的维生素D剂量尚不清楚。


近日,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旨在确定出生时25(OH)D浓度低于50nmol/L的婴儿是否需要更高的剂量(每天1000IU vs. 400IU)以促进整个婴儿期的骨量增加。该研究于JAMA Pediatr.(影响因子:26.796)上发布。


研究设计

 

本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大蒙特利尔的一个中心进行,从866名出生时筛查维生素D状况的婴儿中招募了139名健康足月单胎婴儿。数据分析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

 

研究人员于婴儿出生后24至36小时收集毛细血管血以测量血清总25(OH)D浓度。25(OH)D浓度低于50nmol/L的婴儿在1至12个月期间随机接受每天1000IU或400IU的口服维生素D3补充剂。25(OH)D浓度≥50nmol/L的婴儿为参照组。

 

主要结局:研究人员预先计划了1、3、6和12个月时的测量,包括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骨矿物质含量、腰椎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血清25(OH)D3。

 

 

结果

 

139名纳入的婴儿中,男性81名(58.3%),出生时胎龄中位数(IQR)为39.6(38.9-40.6)周。1000IU组共有49名婴儿,每天400IU组有49名婴儿,参照组有41名婴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组之间的平均(SD)全身骨矿物质含量没有差异(1000IU/d组,173.09[2.36]g;400IU/d组,165.94[66.08]g)。同样,腰椎骨矿物质含量或密度也没有观察到差异。


➤与400IU/d组(3个月,77.4[23.3]nmol/L;6个月,85.1[18.6]nmol/L;12个月,82.3[14.3]nmol/L)相比,1000IU/d组(3个月,115.2[35.3]nmol/L;6个月,121.6[34.4]nmol/L;12个月,99.6[28.8]nmol/L)在3-12月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在这项研究中,出生时25(OH)D浓度低于50nmol/L的婴儿补充较高剂量的维生素D对婴儿期骨量没有好处。该研究支持蒙特利尔母乳喂养婴儿每天补充标准剂量400IU的维生素D。


参考文献:

[1]Gharibeh N, Razaghi M, CA V,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Mass in Infants With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50 nmol/L: A Prespecifi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Pediatr, 2023 Apr 1;177(4):35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