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家庭必备!过敏急救包全攻略
时间:2025-08-12 14:15:22
每当春风拂过或海鲜下肚,突然袭来的皮肤瘙痒、眼皮肿胀甚至窒息感,常让人措手不及。据统计,我国约有2亿人受过敏困扰,其中30%曾经历严重过敏反应。就像消防员需要随时备好灭火器,每个家庭都该为过敏急救准备一个"生命防护包"。
抗组胺药:快速止痒的"刹车片"
当组胺物质在体内横冲直撞时,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这类口服抗组胺药就像给免疫系统踩刹车。最新临床研究显示,第二代抗组胺药15-30分钟即可起效,比第一代药物副作用减少67%。建议选择无嗜睡作用的剂型,上班族服用后仍能保持清醒,就像给过热的电脑装上散热器。
消炎药膏:皮肤红肿的"降温贴"
氢化可的松软膏这类外用激素药,相当于给发炎的皮肤敷上冰毛巾。使用时需遵循"硬币法则":成人单次涂抹面积不超过1元硬币大小,儿童减半。注意避免连续使用超过2周,就像再好的护肤品也不能全年无休使用。
急救喷雾:呼吸道的"紧急通道"
沙丁胺醇气雾剂是气道痉挛时的救命神器,其工作原理如同给塌陷的隧道打入支撑钢架。使用时需掌握"摇-呼-吸"三步法:摇匀药瓶、呼气排空肺部、吸气同时按压喷药。数据显示,正确使用可使气道在3-5分钟内扩张2-3倍,为送医争取黄金时间。
药物组合的协同效应
就像交响乐需要不同乐器配合,三种药物联用能产生1+1>2的效果。抗组胺药阻断过敏反应,消炎药控制局部炎症,急救喷雾保障气道通畅。但需注意,喷雾剂每月使用超过2次就该就医检查,如同汽车报警灯频繁亮起必须进厂检修。
特殊人群用药指南
孕妇建议选择氯雷他定等B类安全药物,儿童需选用糖浆剂型。老年人要注意抗组胺药可能加重前列腺问题,就像精密仪器需要特别保养手册。家庭药箱应每季度检查效期,过期药物效力会像逐渐没电的电池般衰减。
急救后的关键动作
即使症状缓解,24小时内仍需观察是否出现"双相反应"——就像余震可能比主震更危险。建议记录过敏药物使用时间,就像飞机黑匣子能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严重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这种"急救导弹"能瞬间逆转致命反应。
这个装在小小药盒里的防御系统,平时默默无闻,危急时刻却能成为守护全家健康的盾牌。记住,药物只能应急,及时找出过敏源才是治本之道,就像修好漏水的管道比不停拖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