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骨质疏松饮食指南:红黑榜与科学策略
时间:2025-07-29 17:00:08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健康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绝经后女性及长期缺乏运动者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骨质疏松如同一把“沉默的锯子”,悄然侵蚀骨骼密度,而科学的饮食选择能有效延缓这一进程。以下从“红榜”与“黑榜”两个维度,结合具体食材和科学依据,为这三类人群提供精准的饮食指南。
红榜:骨骼的“营养加油站”
1. 牛奶——钙与维生素D的黄金组合
牛奶是天然的钙库,每200毫升约含240毫克钙,相当于成年人每日推荐量的24%。钙是骨骼的“砖石”,而维生素D则像“搬运工”,帮助钙质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对绝经后女性而言,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钙流失,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风险。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既保留营养又减少肠胃不适。
2. 三文鱼——Omega-3与维生素D的双重防护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富含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100克三文鱼可满足每日维生素D需求的90%,这种“阳光维生素”能激活钙吸收路径。Omega-3脂肪酸则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质流失。建议每周食用2次,清蒸或烤制以保留营养。
3. 菠菜——维生素K的“黏合剂”作用
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K能促进骨钙素的合成,这种蛋白质像“水泥”一样将钙质固定在骨基质中。同时,菠菜含镁和钾,帮助维持酸碱平衡,避免钙质从尿液中流失。需注意菠菜中的草酸可能影响钙吸收,建议焯水后再烹调,或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材(如番茄)提升铁、钙利用率。
4. 坚果——微量元素的“协同网络”
杏仁、核桃等坚果富含镁、锌和健康脂肪。镁参与骨矿化过程,锌则促进骨细胞再生。每日30克坚果(约一掌心的量)可提供约80毫克镁,相当于日需量的20%。建议选择原味坚果,避免盐焗或糖渍产品增加钠摄入。
黑榜:骨骼的“隐形杀手”
1. 碳酸饮料——磷酸的“偷钙陷阱”
碳酸饮料中磷酸含量高,会打破血液中的钙磷平衡。当磷酸浓度过高,身体会从骨骼中“抽调”钙质来中和,长期饮用可导致骨密度下降。研究显示,每日饮用350毫升碳酸饮料的人群,髋部骨折风险增加14%。建议用柠檬水或淡茶替代,既解渴又避免钙流失。
2. 高盐食物——钠离子的“钙排泄泵”
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的钠含量超标,每摄入2300毫克钠(约6克盐),尿液中会流失40毫克钙。对老年人而言,肾脏排钠功能减弱,更易加剧钙流失。可通过控盐勺量化用盐,并多用香草、蒜蓉等天然调料提味。
3. 含咖啡因饮料——利尿作用的“钙流失通道”
咖啡、浓茶中的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会加速钙通过肾脏排出。每杯咖啡(约200毫升)约导致2-3毫克钙流失,若长期每日饮用3杯以上,骨质疏松风险显著上升。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400毫克(约2杯咖啡),或搭配牛奶饮用以补充钙质。
饮食策略的进阶法则
少食多餐与细嚼慢咽
老年人及长期缺乏运动者消化功能较弱,可将每日餐次调整为5-6次,每餐控制在七分饱。例如早餐后增加一份酸奶坚果杯,下午茶选择豆腐脑或蛋羹。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能减轻肠胃负担,提升营养吸收率。
营养协同与场景化搭配
钙+维生素D组合:牛奶+鸡蛋(早餐)、三文鱼+香菇(午餐)
维生素K+钙组合:菠菜豆腐汤+芝麻酱(晚餐)
镁+钙组合:燕麦粥+坚果碎(加餐)
警惕夏季饮食风险
高温易引发食物腐败,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食材新鲜度,避免因腹泻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钙流失。建议使用保鲜盒分装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
骨骼健康如同“银行账户”,年轻时多“存入”营养,年老时才能避免“透支”。通过科学的饮食选择和生活习惯调整,三类高危人群可有效筑牢骨骼防线,让晚年生活更稳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