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夏季科学晒背养生指南

时间:2025-07-25 16:10:07

盛夏时节,阳光充沛,人体与自然界的阳气升发形成共振。背部作为“阳脉之海”的督脉所在,承载着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使命。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晒背既能借天时培补阳气,又可疏通经络,但方法不当则易适得其反。

一、择时如择药:黄金时段的奥秘

上午9点至11点的阳光如同温润的药汤,此时紫外线中的UVB波段既能激活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又不会像正午烈日般灼伤肌肤。研究发现,人体表皮细胞在此时间段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高,持续20-30分钟的日光浴,相当于为骨骼注入天然“加固剂”。需特别注意的是,三伏天期间若遇极端高温,可将时间微调至晨间7-8点,避免地表反射热加重体感不适。

二、晒背的精准定位:阳脉激活三部曲

脊柱沿线的督脉如同人体的“能量中轴线”,晒背时应重点暴露第七颈椎(大椎穴)至尾椎区域。肩胛骨内侧的肺俞、心俞等穴位,在阳光刺激下能增强心肺功能,对于伏案工作者常见的肩颈僵硬有显著改善作用。建议采取俯卧位或坐姿前倾姿势,使光线均匀覆盖整个背部,犹如用无形银针同时刺激十二经脉的背俞穴。

三、体质差异的智慧把控

阳虚体质者晒背时可适度延长至40分钟,期间若觉背部温热如敷暖贴,说明阳气正在升发。但阴虚火旺人群需严格控制时间,当皮肤出现玫瑰色红晕即应停止,避免伤及阴液。老年人因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建议采用间歇式晒法:每晒10分钟移至阴凉处饮水休息,重复2-3个循环,既保证效果又防止脱水。

四、被忽视的协同禁忌

晒前2小时内食用苋菜、无花果等光敏性食物,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现象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会放大紫外线损伤。建议搭配饮用陈皮山楂茶,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中和体内湿热。需特别注意,晒后3小时内不宜立即冲凉,此时毛孔处于开放状态,骤遇冷水易致寒湿内侵,可用干毛巾蘸去汗液后更衣。

五、特殊人群的防护策略

皮肤癌高危人群或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患者,建议采用“间接晒背法”:身着白色苎麻衫进行日光浴,利用织物的透光性实现温和的能量转换。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遮光,因神经末梢对温度感知迟钝,建议晒背时穿棉袜并定时检查皮肤状态。孕妇群体宜选择树荫下的散射光环境,以间接方式获取阳气补给。

六、现代医学的辅助验证

红外热成像研究显示,科学晒背能使背部温度升高1.5-2℃,这种热效应持续4-6小时,相当于为内脏器官提供天然热疗。血液流变学检测证实,规律晒背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提升12%,微循环改善效果堪比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对于紫外线过敏者,可采用波长在600-1000nm的近红外光疗设备进行替代治疗。

在实践过程中,建议制作“晒背反应记录表”,详细记录每次晒后的睡眠质量、排便状态及精力变化,通过3-4周的周期观察,逐步摸索出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当出现头晕目眩或心悸症状时,可立即按揉内关穴,并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这种融合古今智慧的养生法门,正成为现代人连接自然节律的健康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