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隐秘真相

时间:2025-07-16 11:04:46

牙龈肿胀、出血、咀嚼困难——这些看似普通的口腔问题,可能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真相:某些常用药物正在悄悄改变你的牙龈组织。当大多数人将这类症状归咎于"上火"或口腔清洁不足时,药物性牙龈增生已如同潜伏的雕塑家,通过干扰细胞代谢的分子机制,重塑着牙龈的形态。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隐秘作用

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这类降压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来放松血管平滑肌。但它们的分子触角同样会干扰牙龈成纤维细胞的钙信号——这种金属离子在细胞内本应像精准的交通指挥员,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当药物打乱这种平衡时,牙龈组织便如同失控生长的藤蔓,逐渐覆盖牙面形成厚重的"牙龈兜帽"。临床数据显示,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中,约15%-3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增生,且前牙区往往成为重灾区。

免疫抑制剂的共生效应

环孢素作为器官移植后的关键用药,其抑制T细胞活性的机制在预防排异反应的同时,也意外激活了牙龈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这种蛋白分子像错误的施工图纸,指导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胶原纤维。更复杂的是,环孢素还会改变口腔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使牙菌斑中的革兰氏阴性菌获得生长优势,形成"药物-细菌"共同作案的病理场景。研究指出,联合使用环孢素与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牙龈增生发生率可攀升至50%以上。

从红肿到功能的崩塌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展往往经历三个阶段:初期表现为牙龈边缘的火焰状红肿,触碰易出血如同熟透的番茄;中期可见牙龈乳头呈分叶状隆起,开始妨碍日常咀嚼——食物在口腔内的运动轨迹被迫改变,就像高尔夫球在凹凸不平的果岭上滚动;晚期病例可能出现牙齿位移甚至牙槽骨吸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生并非真正的组织增殖,而是细胞外基质(特别是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异常沉积,这解释了为何停药后症状往往可逆。

破局之道的双轨策略

面对药物性牙龈增生,临床采取"控制损伤+源头干预"的并行策略。口腔科医生会像园丁修剪灌木般进行牙龈成形术,同时配合激光治疗消除深部炎症因子。而更关键的是与处方医生沟通药物替代方案:氨氯地平对牙龈影响较小,而他克莫司可替代环孢素。对于必须维持原药的患者,强化菌斑控制相当于给失控的生长踩刹车——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配合牙缝刷清洁牙龈沟,能使症状减轻40%-60%。

监测与预警的黄金标准

建议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建立口腔检查日历,每3个月进行牙周探诊检查,就像定期为牙龈做"体检"。唾液生物标志物检测这种新兴手段,能通过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水平,在肉眼可见的增生前发出预警。对于已出现症状者,数字化牙龈指数评分系统可量化追踪病情进展,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精准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