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铅中毒:生活中的隐形威胁
时间:2025-07-10 15:56:16
清晨的阳光洒进窗户,孩子蹲在地上摆弄玩具,指尖无意间划过斑驳的墙皮;母亲梳妆台前的染发剂散发着化学气味;周末电影夜,全家人围坐享用一袋爆米花……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场景中,却可能暗藏一种“隐形杀手”——铅。它无色无味,却能悄然侵入人体,对儿童、孕妇等群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老旧油漆:色彩下的慢性毒药
“橙色墙面”竟是铅含量之王
研究显示,23种含铅油漆样本中,橙色涂料的铅浓度最高,其次是黄色、绿色和棕色。许多老式建筑墙面、家具表面仍保留着这类鲜艳涂层,随着时间推移,油漆逐渐剥落成粉尘。更危险的是,离地面1米处的空气中铅浓度是1.5米处的16倍,恰与儿童的身高范围重合。当孩子触摸墙面后吮吸手指,或在地面爬行时吸入浮尘,铅便通过呼吸与消化道进入体内。装修工人长期接触这类环境,也可能因防护不足导致慢性中毒。
染发剂:美丽背后的神经威胁
头皮吸收的铅比想象中更快
含铅染发剂中的铅元素能直接通过头皮毛囊进入血液。一项实验表明,连续使用含铅染发剂三个月后,人体血铅水平可升高至安全值的2倍。铅会干扰造血系统,抑制血红蛋白合成,引发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对于孕妇,铅可穿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甚至增加早产风险。更隐蔽的是,铅对成人神经系统的损害呈现渐进性,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常被误认为“亚健康”,延误治疗时机。
爆米花铅袋:甜蜜陷阱中的重金属
传统爆米花机的“双面危机”
老式爆米花机在高温高压加工过程中,铅会从密封铅袋渗入食物。曾有检测发现,这类爆米花的铅含量超标达日常摄入限值的5倍。铅中毒初期表现为腹痛、呕吐,长期暴露则损害肝肾,并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研究证实,血铅水平每上升10μg/dL,儿童智商平均下降2.5分。尽管现代工艺改用不锈钢设备,但需警惕劣质原料或受污染加工环境带来的二次风险。自制的微波炉爆米花虽规避了机器污染,其包装袋中的二乙酰成分仍存在致癌隐患。
铅中毒危害:一场全身系统的“静默战争”
神经系统:儿童智力发展的“绊脚石”
铅与钙离子竞争结合神经突触,阻碍信号传递。受影响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语言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孕妇血铅升高会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皮层形成,这种损伤从胚胎期开始,且不可逆转。
造血系统:红细胞的“无形枷锁”
铅会抑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性,干扰血红素合成。患者血液中的游离红细胞原卟啉(FEP)水平升高,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
骨骼系统:长达数十年的“铅仓库”
成人体内90%的铅沉积于骨骼,女性孕期钙质流失时,骨铅重新释放入血,形成对胎儿的二次暴露。
三重防线:阻断铅暴露链
家庭防护:从一米高度开始
对儿童活动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使用湿布擦拭1米以下墙面,避免扬尘
老旧门窗框接缝处用胶带密封剥落油漆
定期清洗毛绒玩具,用流动水冲洗孩子手掌
生活选择:警惕“高铅场景”
染发前查看成分表,避免含“醋酸铅”“碱式碳酸铅”的产品
购买爆米花时认准“无铅工艺”标识,减少微波炉袋装产品使用
装修工人作业时应佩戴N95口罩,结束后彻底清洁鼻腔与头发
饮食调理:营养素的排铅同盟
维生素C(猕猴桃、青椒)可将难溶的磷酸铅转化为可溶性铅盐,促进排泄
铁元素(动物肝脏、菠菜)减少肠道对铅的吸收率
茶多酚通过与铅离子络合,降低其生物活性
铅中毒的防治如同与时间赛跑。当我们了解这些潜伏在生活细节中的风险,便能筑起科学的防护屏障——毕竟,守护健康的关键,往往在于那些容易被忽视的0.1毫米墙皮裂缝,或是一次染发前的成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