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夏季防中风中医指南:清热平肝食疗与穴位按摩保健法
时间:2025-06-05 10:55:14
夏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高温易导致人体气血上涌、津液耗伤,尤其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及亚健康人群风险更高。针对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甚至突发昏迷等中风先兆症状,中医强调“防胜于治”,结合食疗与保健法可有效调节体质。以下从清热平肝、活血通络的食疗方,到穴位按摩、生活调护的保健法,提供系统化的夏季防中风指南。
一、食疗调理:三款中医推荐方
平肝泻火方——决明菊花饮
针对夏季常见的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等肝阳上亢症状,取炒决明子15g、菊花9g沸水冲泡代茶饮。决明子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散热,两者协同可降低血压、缓解烦躁。若兼有口苦胁痛,可加槐花3g增强泻火之力,此方尤其适合高血压人群每日饮用。
活血化瘀方——三七蒸鸡
肢体麻木多与气血瘀滞相关,推荐取母鸡1只与三七粉10g同蒸。三七被誉为“血管清道夫”,能散瘀定痛;鸡肉温补气血,适合血瘀体质者每周食用2次。轻度麻木者亦可用山楂红糖水辅助,山楂酸甘化阴,红糖温通血脉,适合日常调理。
滋阴润燥方——黑木耳红枣汤
夏季汗多伤津易致血液黏稠,取黑木耳20g(需泡发)、红枣10枚炖煮。黑木耳含胶质可软化血管,红枣补中益气,对亚健康人群的四肢发胀、面色晦暗有改善作用。若兼有口干舌燥,可加麦冬10g增强养阴效果。
二、保健法:两招日常防护
穴位按摩——头晕急救四穴
太阳穴:拇指按揉眉梢外凹陷处3分钟,缓解急性头晕。
风池穴:双手拇指按压枕骨下凹陷(耳后发际处),改善脑供血不足。
百会穴:头顶正中按压可提升阳气,预防颠顶头痛。
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处,按压能安神定志,辅助调节血压。
生活调护——防微杜渐四原则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耗伤阴液,午间小憩15分钟以养心阳。
饮食有节:减少咸菜、肥肉等厚味,多食芹菜、桑叶等清热食材。
情绪管理:每日晨起深呼吸5次,识别焦虑情绪并转移注意力,避免肝气郁结。
适度运动:选择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忌剧烈运动诱发血压波动。
三、高危人群特别提示
高血压患者需监测晨起血压,若头晕伴随肢体麻木超过30分钟,应立即就医。亚健康人群可定期饮用枸杞菊花茶,配合风池穴按摩,阻断疾病进展链条。
中医认为“血瘀生风”,夏季防中风需标本兼顾。食疗方从根源调节气血,保健法则强化日常防护,双管齐下可显著降低风险。坚持三月以上,体质改善自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