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ASH学术快报丨与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时间:2023-12-11 10:14:48
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疗法,但治疗后可能会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和长期血细胞减少等。了解与这些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地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CAR-T细胞治疗。
研究者评估了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基线值是否与CAR-T细胞治疗的预后相关。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2017-2023年在美国西奈山医院或临床试验中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MM患者。收集了研究者认为能反映患者基线炎症状态的实验室参数数据,包括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关注的结局包括CRS和ICANS的发生和最高级别、迟发性神经毒性的发生、输注后30日内铁蛋白峰值≥5000、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共纳入101例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其中45例接受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治疗,37例接受idecabtagene vicleucel治疗,19例接受其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治疗。中位年龄为63(37-82)岁,中位基线骨髓浆细胞百分比为5%(0%-95%),中位随访时间为11.9个月。患者中位CRP(IQR)为4.0mg/L(1.8, 11.8),铁蛋白为174ng/mL(68, 364),D-二聚体为0.6mcg/L(0.4, 1.2),纤维蛋白原为397.0mg/dL(334.0, 477.5),ALC为0.8(0.5, 1.1)x103/µL,ANC为2.7(1.9, 3.6)x103/µL。CRS发生率为88.2%(3.9%≥3级),ICANS发生率为15.7%(所有级别<3),迟发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9%(所有级别<3)。
即使在对协变量进行校正后,基线纤维蛋白原和铁蛋白高仍与较差的OS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1和0.010),纤维蛋白原每增加143mg/dL,死亡风险增加83.7%;铁蛋白每增加500ng/mL,死亡风险增加27.5%。基线CRP较高的患者具有OS较短的趋势(CRP每增加20mg/L,死亡风险增加30.2%,p=0.055)。基线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铁蛋白、ALC和ANC与PFS无关。
较高的基线ALC与ICANS发生风险增加相关(ALC每增加0.5x103/µL,ICANS发生风险增加110.2%,多变量分析p=0.019),并与ICANS分级增加相关(多变量分析p=0.023)。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均与铁蛋白峰值≥5000(基线铁蛋白除外)、CRS发生、CRS最大级别或迟发性神经毒性无关。
➤研究结论
尽管CAR-T细胞疗法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高效治疗选择,但患者的结局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接受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中,研究者常规评估了纤维蛋白原和铁蛋白等血清学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作为结局的预测指标。基线时较高的纤维蛋白原和铁蛋白值与CAR-T细胞治疗后较差的OS相关,即使在针对肿瘤负荷进行控制后也是如此。较高的基线ALC还与较高的ICANS发生风险和较高的ICANS分级相关。基线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和ALC可纳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风险的评估。
研究者探索可能与复发/难治MM(RRMM)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血细胞减少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方法
在以下时间点前瞻性收集了接受idecabtagen-vicleucel(ide-cel)治疗RRMM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清除化疗(LDC)之前(基线),ide-cel治疗后第4、7、14和28日,以及之后每月1次。血细胞减少根据CTCAE v5.0进行判定。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了从35例RRMM患者中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的222份外周血样本,患者的中位治疗线数为5(范围:2-10)。所有患者均为三级暴露,分别有34例(97%)和9例(26%)患者接受了ASCT和Allo-HSCT。
首先,研究者分析了基线参数与ide-cel治疗后≥3级血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n=35)。值得注意的是,接受Allo-HSCT或>4线治疗的患者没有比其他患者出现更持久的血细胞减少。研究者发现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3级贫血的持续时间相关(r=-0.55, P<0.001)。同样,基线血小板计数低表明≥3级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长(r=-0.48, P=0.003)。此外,基线铁蛋白水平高与≥3级贫血(r=0.52, P<0.001)和血小板减少(r=0.51, P=0.002)持续时间长相关。ide-cel治疗后的最高铁蛋白水平是长期≥3级贫血(r=0.73, P<0.001)和血小板减少(r=0.71, P<0.001)的指标。有趣的是,≥3级淋巴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与基线CD4+ T细胞频率(r=0.41, P=0.02)、CD8+ T细胞频率(r=-0.38, P=0.04)和CD4+/CD8+比值(r=0.4, P=0.03)显著相关。与其他患者相比,β2微球蛋白水平为>3.5mg/l的患者≥3级贫血(中位数:9d vs 0d, P=0.007)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位数:43d vs 12d, P=0.02)持续时间更长,提示高肿瘤负荷可能是ide-cel治疗后血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其次,研究者将187份外周血样本分为两组:短期(d60)和长期(≥d60)血细胞减少,以解释与LDC相关的直接毒性作用。在两组中,高铁蛋白水平与低血红蛋白水平(
研究结论
高肿瘤负荷、原有血细胞减少和高铁蛋白水平与ide-cel治疗后长期血细胞减少相关。以naïve CD4+ T细胞计数减少为特征的延迟免疫重建表明ide-cel治疗后出现了长期血细胞减少。CD4+/CD8+比值高的患者有长期淋巴细胞减少(伴T细胞计数减少)的风险,这可能是感染性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后续T细胞免疫治疗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