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45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JAMA杂志发表:有关「糖尿病前期」,你务必知晓的几件事!

时间:2023-12-07 10:23:28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一人群也被称为“糖尿病预备军”。其中,每年约有5%~10%进展为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2%,换言之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的危害尽人皆知,「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患者可能面临包括心脏病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肾脏疾病、周围神经损伤(通常导致脚部麻木和疼痛)和视力受损等健康风险。


2023年12月1日,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题为《什么是糖尿病前期?》(What Is Prediabetes?)的专题文章,呼吁加强对“糖尿病预备军”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是?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


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首次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6.4%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有哪些症状表现?

文章指出,糖尿病前期影响着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和全球约7.2亿人。但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不会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对自己的血糖状况并不知情。因此识别危险因素,做好筛查工作尤其重要。

 

哪些危险因素预示「糖尿病前期」高风险?

 

文章指出,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可能面临「糖尿病前期」高风险:

 

➤年龄超过45岁;

➤超重或肥胖;

➤每周少于3次体育锻炼;

➤吃不健康的饮食;

➤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

➤怀孕期间有糖尿病病史(妊娠糖尿病)或产下巨大儿(体重超过4公斤);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人群>35岁,建议“查个血糖”!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35-70岁的超重或肥胖人群应尤其关注自身的血糖状况,建议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

 

「糖尿病前期」如何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

 

改变生活方式来是管理糖尿病前期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包括:

 

➤减重:超重/肥胖患者应以减重5%-7%为目标,可大幅降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增加体育运动:推荐每周≥150 min的中等强度活动,目标是每周5天,每天30分钟,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健康饮食:推荐蔬菜、水果、全谷物;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摄入富含多不饱和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食品,限制摄入饱和脂肪酸、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酸;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且应计入每日摄入总热量;

➤限盐、限酒:建议糖尿病前期个体控制血压,每日限盐5g,不建议饮酒;

➤缓解心理压力。

 

「糖尿病前期」的药物治疗?

 

文章指出,目前尚无药物获批糖尿病前期适应证,但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如合并高血压、肥胖)可能受益于二甲双胍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需要指出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在逆转糖尿病前期和预防糖尿病进展方面似乎比单独使用药物更有效。

 

参考文献:

[1]Jin J. What Is Prediabetes? JAMA.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01, 2023. Doi:10.1001/jama.2023.17846.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6):484-494.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30509-00188.